关注育才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校园文学 >

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初探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

石林育才教育集团总部  李琴玉

 

研究性学习,一个各个领域都在日益渗透的名词。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会学习,再到学会进行“研究性学习”所需要走的路还有多远?这是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中国的汉字,是全世界形成最早,形体最优美,发展最成熟的一种文字,汉字的特殊性一直以来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而由汉字所创作而成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一朵独放异彩的奇葩。可以这样说,中小学语文课堂是培养祖国新苗学习汉语、学会写作、热爱文学的一条必经之路,如果中小学语文课堂仅仅是教给学生干巴巴的拼音、支离破碎的汉字、一个模式的课文……而不能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赏析优秀作品、陶染文学气息、萌发创作愿望,那么,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是苍白和无效的!针对中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进行行之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有效的研究性学习,笔者作了以下的探索:

在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教师首必须先进行扎实有效的研究性教学。至今还记得曾听过一位有几年教龄的小学低老师的识字课,她在教学生学习“休”字的时候,其方法是这样的:她首先非常认真地告诉同学们“休”字是由单人旁和一个木字组成,读作“xiū”,接着便一遍一遍地重复领读“一撇一竖一横一撇一捺,休!休!休!”学生们也跟着老师有节奏地朗读着,老师兴致盎然地领读,学生也跟着她齐声读。而学生能否真正领会这个字的意思,直至后面的组词和造句,笔者便不得而知了。当时,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内心有一种强烈的感受:休字是一个会意字,指一个人在树的旁边休息,古人在造字时是依据一幅休息时的图画而来,而在这堂课中“休”字无异于一个毫无意义的文字符号,实在让人感慨。中国文字中的较大多数是象形文字,其本身就很富有趣味,比起单纯地把字活活拆开,生搬硬套地重复机械要有意思多了。那么,如果我们的语老师不能够从这种例子中走出来,把我们鲜活的汉字彻底教“死”,让学生越来越远离中国汉字的渊源,这样一代一代地教下去,语文必然要变成一个没有生机和活力的学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必然也就淡然了,兴趣索然必定学生当然不会再进行研究性学习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无非是应付作业和考试了。教师要进行研究性教学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语文学科的钻研者。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本着探索和研究的心态去深入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用更宽阔的视野了解从古至今的文学发展和当今的语文教学,更早一步地去感知语文学科和文学领域最前沿的东西。二是语文学科的欣赏者。教师能带着一种美感和诗意去领会课文,并能把这一种美的享受与学生一同分享。三是语文学习的导航者。教师能够带着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并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喜爱语文,有深入研究学习的动机和想法。

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教师还要教给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同样是一堂初中语文课《诗三首》,有一位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先教学生字,然后分析课文,这一过程只有教师在讲,学生则跟着教师学;而另一堂课,则是教师在课前便安排了学习小组,进行课前预习生字和课文,一上课教师便检查小组及个别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学生已经学会的问题只检测不再重复,对于学生不能掌握的重点讲。随后便是学生分组进行自学情况汇报,对能够拓展思路,从各个渠道收集信息和知识进行学习的小组让他们作为主讲,多一些时间展示和教学,然后教师及时进行二次备课,把学生未能自学完成的知识进行点拨和引导等。前后一对比,则可以看出研究性学习,必须有其特定的媒介和必要的方法,成立学习小组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合理的搭配,让他们自己形成一个团体进行互助学习,对于不懂的问题自行进行研究或质疑。然后则是提供必然的工具书;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方法,简单说来是课文中一些常用的标识和理解上下文的方法;再者则如何自学全篇文章,找出自己不能领会的知识点进行自学、互学探讨;还有则是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上网、向长辈或高年级同学请教等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

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必须使学生形成宏观的语文知识体系。有一个故事令人回味,有一个人在沙漠上走了三天三夜,因为没有粮食和水,已经无法坚持下去了,所以就死在了沙漠里,而当人们发现他时,他离绿州仅有2公里的路程;而巧的是另一个人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但幸运的是他身上备有有一幅该地带的地图,他对于是否快要走出沙漠心中有数,于是他在地图的指引下坚持前行,最后成功地走出了沙漠获救了。故事之外的人都知道,其实这两个人的区别就是多了一张地图,这个地图却改变了两个行者的命运!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是一种艰辛的跋涉,这个过程也许既艰辛也漫长,如果是一种没有目标的漫长旅行,必然会让他们感觉到生疏和迷茫,因为他们对自己要学的知识没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当然,也有人会说他自己学习语文的时候也没有目标体系啊,还不是学得很好!但要相信学习语文每一个人的方法不同,但最后教育要试图达到的目标却是相似的,如果能够围绕着这个目标和体系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不是更好吗?因此,老师可以从字、词、句、段、篇、章的框架体系出发,将一个个知识点串成点、线、面、体,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体系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要将课内外所学到的知识合理利用和整合。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其实不然,拥有知识却不会运用知识的人大有人在,知识之所以能够爆发出不可估量的力量,就是因为人们对它们的运用。学过英语的人都知识,如果脱离了课文或语境来记忆单词当时是非常容易的,但遗忘起来也非常快;而如果先熟悉单词,然后在阅读或写作中进行运用,这时的英语单词就能够在脑海中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而且越运用就记得越牢固!语文知识何不是如此,在课堂中刚刚学到的生字新词,如果能够配合着相应的课外阅读或者写作进行理解和记忆,那样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因此,我们要设法教会学生一边要努力学习课内外的知识,而且要学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让知识转化为再学习、再研究性学习的动力。对于所学到的知识要做到较好的利用和整合,进行研究性再学习,还有以下方法可以借鉴:让学生用口述的方式对课文内容进行叙述,进行课文续写,进行课本剧表演,举办口头文学创作大赛等等。通过这些方法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训练,也是研究性的学习。

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进行有效的研究性学习,在学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研究习惯之后,针对各个学习小组或突出的个人,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他们挖掘研究的课题,在拟定好题目之后便让学生展开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在阶段性地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一步步引导学生学会研究,学会学习。这可以说是研究性学习的成熟阶段,学生一旦形成了研究的能力之后,他们会自觉地用独特的视野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指向于培养个性健全发展的人,重视培养学生探究、创造和发展的能力。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引导学生一步步成为一个善于学习和研究,乐于发现和创新,那么就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成熟阶段,这样的研究性学习就真正的行之有效了。

中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而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综合性、工具性、人文性又注定了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中学语文教学所要面对的不仅是历史的传承,还有不断的创新和与时俱进,日新月异的语文发展态势种种都提高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语文的难度。可以说,要让学生学会研究性学习,并形成一定的研究能力是一个长远的目标,需要教育工作付出百倍的努力,研究性学习要学得深,学得有价值,把握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地面对,采用逐步的培养,层层突破的方法,慢慢地探索。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