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育才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校园文学 >

我的“借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

       —— 2014— 2015 学年度秋季学期教学有感

●云南昆明五华育才学校教师 刘静瑶

 

       今天是大寒,也是农历二零一四年的最后一个节气。早上,结束了语文期末考,而开学至今为期五个月的“教学片花”却在脑海里不停地滚动播放……

       送走了六年级,本学期伊始,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了一(1)班教室。之所以说“忐忑不安”,是因为我教书这些年,还没有教过一年级;我真担心自己让高段学生迷恋不已的学识魅力会在这群小屁孩面前黯然失色,毕竟陈景润也教不来一年级。当然,这还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我不想误人子弟。

       友人的一句话,给了我莫大的勇气——“你永远都不会误人子弟。”

       硬着头皮,我走进了教室。

       初次见面,小朋友们还算给我面子,彼此互道姓名后,他们认真倾听了我定下的规矩。正当我窃喜“还好”之际,一声“老师,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吃饭??”如同惊雷越过,教室里瞬间炸开了锅:只见讲台下的小豆芽小土豆们你说你的,他讲他的,完全不顾“所谓的”课堂纪律。缩到桌下偷吃零食者有之,和同桌勾肩搭背向你含笑示意“哥俩好”的有之;翘着二郎腿坐观其变者也有之……一张张稚气十足的脸蛋洋溢着无邪满足的笑容,偌大的教室俨然成了萌娃们的竞技场……好在,我早有心理准备。哼,等着瞧!

       启动我的“借力”计划。

      “借力”一:虚心向高手请教。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远水解不了近渴,岂能舍近求远?办公室里多的是能人,他们都是我学习的资源。和李培莲、李菊华、陈红仙的交流,让我受益颇多,如何将小小汉拼本利用得既美观又实效,如何让叽叽喳喳的小喜鹊迅速安静并养成良好的习惯都充满着学问。李培莲老师得知我班上男女生比例严重失调,且绝大部分都没上过学前班时,叹道:“够你累的,慢慢来!”陈红仙的一句“别急,多读”,仿若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这说明她们也经历过最艰难最困苦的岁月,我相信我也会慢慢走过的?何况语文和其他学科不同,学习语文如同捂柿子,可以慢慢熟的。

      “借力”二:向书本学习。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不误人子弟,我抓紧分分秒秒啃了《新生来了》《爱在自由里——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好妈妈不吼不叫教育男孩100 招》,着实恶补了一顿。把学到的东西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变通融合,适时用到学生身上,不断地反省与思考,结果,我和我的小朋友们都受了教育,都得到了成长。活到老学到老,这些学习,让我的课堂充满了笑声,学生对我的赞美也成了我乐此不疲的探索教学育人的永动力。

      “借力”三:激活家长。都说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如果家长一天到晚都稀里糊涂,只顾赚钱、打麻将,又怎能指望他扮演最好的老师?而我们班的家长为数不少是这样的主儿。激活家长,当务之急。短信交流是我常用的平台。从书本的包装、作业的书写要求、听写内容、标点符号的使用、句子和段落的划分、试卷难题的答案、形近字、易错字的区别、如何随时随地快速识记汉字、泡书店的礼仪到为什么要用心教育孩子、如何教育、优秀教师给家长的24 句话等等,事无巨细,但凡我想到的,认为重要的,我都会通过短信和家长及时交流。功夫不负有心人,大部分家长陆续行动了起来,为他们的快孩子、慢孩子施以助推。家校合作,不可小觑。孩子们的变化显而易见,无论是学习,还是行为规范,较之开学初,真可谓:一天一小步,一周一大步,一月长一截。会飞的飞起来,会跑的跑起来,会走的走起来,动不了的慢慢来。他们的确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可谁又是完人呢?

       今早考完后,问了句“好做吗?”那边嫩声嫩气地回到“好做,太简单了。”我心足矣。

       其实,不管我的借力计划有多少妙计锦囊,究其根本,缘于为师的责任心,缘于在言在心的不抱怨。只要能让学生和家长在和我一起走过的六年里一直有信心、有温暖、有信任、有成长,并与这些美好相伴终生,就够了。

打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