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育才微信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育才文化 >

专家讲坛系列之二:行知文化与育才文化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作者:

专家简介:


集团专家李世庄近照

李世庄,四川宜宾人,曾当知青务农;进厂做工;到学校教书。1978年起,再上学读书,回校任教并参与管理;又到政府、党委、地区人大、市教育局做行政事务。2010年始,加入云南育才教育集团专家组。


       1939年7月20日,是陶行知先生的合川育才学校诞生的日子,中国近代教育史把这一天和育才一道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


       陶先生在《育才学校创办旨趣》中说到,有个印象在他脑子里各个独立存在了很久。其一、“在普及教育运动实践中,常常发现老百姓中有许多穷苦孩子有特殊才能,因为没有得到培养的机会枯萎了”;其二、在汉口看到难童中也有一些有特殊才能的小孩,其中有位癞痢的小朋友,是一位有音乐才能的孩子,很有指挥才能,音乐家一指点,随即学会;其三、看到不少阔人在难童里挑选干儿子,麻子、癞痢、缺唇不要,不管才能如何,只要外表俊俏者,而且当着孩子的面说,使他们被蒙上难堪的侮辱。后来,陶行知先生把这三个印象凝合起来:不管什么孩子,我们都应加以特殊培养,于是便产生了创办育才学校的动机。陶先生说:“创办育才的主要意思在于培养人才之幼苗,使得有特殊才能者的幼苗不至于枯萎,而且能够发展。”



陶行知教育文集


       在山河板荡、国事蜩螗,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陶先生从欧美回国,面对因战乱而百姓流离,因流亡漂泊而导致大量难童无家可归,无人收养,无处上学的苦难情景。他在痛心之余,更感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并将这责任和使命感,立即化为担当与行动。



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合川育才学校旧址(古圣寺)


       校址从湖北找到四川,最终选定合川县草街子镇凤凰村一个叫古圣寺的旧庙。于是收纳抗战烈士遗孤,安置保育院的难童和流离失所的儿童,又成了育才办学的一个重要目的。陶先生在《育才学校纲要草案》中,第一条即表明育才学校“用生活教育之原理与方法,培养难童中之优秀儿童,使之成为抗战建国之人才”。



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合川育才学校教室旧貌


       1994年7月,云南路南民族中学年轻的骨干教师、教务主任郭跨存辞去了公职,白手起家,创办了石林育才学校。石林育才学校办学初衷何在?为啥以“育才”命名?石林育才与陶行知先生的育才共同点在哪里?



石林育才学校旧址


       1994年8月26日,在石林育才学校第一次师生见面会上,郭跨存校长对学生和家长讲了自己的办学动机,第一条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上学,努力推进大众化、平民化的普及教育;第四条又说到要为老百姓的子女成才搭起平台。这和陶先生面向最基层的平民大众推进普及教育,把爱洒向弱势民众的平民教育是不是一致的呢?完全是!当云南大学校长王学仁赠送“育才”二字时,郭跨存校长大喜过望,因为这正与他在西南师范大学读书期间研究陶行知,进而决心实践其教育思想的愿望完全合拍,于是学校以“育才”命名就是必然的了。



时任云南省委书记令狐安到石林育才学校看望师生


       半个多世纪前,陶行知先生在四川合川创办了育才学校,在那国难当头的时候,陶先生以大爱精神,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担当,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为国家、为民族、为苦难的孩子而呕心沥血,铸起一座令人敬仰的教育丰碑。55年以后,郭跨存老师在云南路南创办了石林育才学校,那是在改革开放发展的年代,郭老师以探索的精神、冒险的拼搏、创新的胆识,为路南的教育注入了活力,为基层的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为奉献的教师搭建了大展身手的平台,这是育才人的出发地,是育才人的骄傲。



云南育才教育集团部分中层干部重返石林育才学校旧址


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传承陶行知精神,弘扬育才文化的历史使命落在我们云南育才身上了。

 




陶行知 语录

1、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
2

 

2、逃避现实的教育不是真教育,真教育必与现实格斗。

3

3、教育就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的意思。
4

 

4、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


(李世庄  整理与撰稿)


打印 收藏